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系统的作用和解决痛点是什么? 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可以为管理部门提供区域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评价、分析,及时发……
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系统的作用和解决痛点是什么?
发布者:精讯畅通上传时间:2023 年 3 月 9 日
背景: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大气污染问题愈演愈烈,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而网格化监测系统,因其精准、科学,能有效提升治理雾霾的工作效率,能为环境监管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等优势,成为精准治霾的新主流,也备受一些地方政府的喜爱。一方面,根据整个区域的空间布局、污染源分布状况,布设监测站点形成网格,对整个区域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实时监控区域的空气质量整体状况和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对本地区某些敏感地带适当加大网格密度。比如对主要固定污染源、工业园区、道路交通、城乡小散乱污染重发区等排放源进行重点监控,科学评估区域内有组织、无组织排放源的污染排放状况及其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具体而言,在微观上,可实时监测污染源(如工地、工厂等)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及其对周边区域的扩散影响;在宏观上,可反映出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的动态变化。

为此,网格化监测数据应深挖和应用。网格化监测数据是多点位、高频率的三维时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随着监测时间的推移,数据的积累,为进一步开展大数据分析和深度挖掘提供了数据基础。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开展很多科研和应用,包括污染起源解析、聚类分析等

大气环境网格化综合监测系统主要是面向环境管理部门(如市、县政府和环境保护管理机构),旨在帮助解决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难题,准确实时的提供大气污染的监测、评价、分析,帮助用户掌握区域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发现污染特征状况,为大气污染的防治提供技术策支持。

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系统
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系统介绍

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系统采用小巧、智能的空气质量监测微站构建网格化的监测网络(空气质量微站固定点位监测、空气质量微站车载移动监测、空气质量无人机监测),并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获取各监测点数据,基于GIS技术呈现出空气质量地图。通过人性化的操作界面(PC、手机),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判断,提供空气质量预警、主要污染物来源分析、污染源追溯、空气质量报告等服务。大气网格化监测系统包含了数据采集、数据展示与分析、数据应用3大模块,可提供全面的监测支持,包含环境监测、评价、分析、应用与环境监管业务协同处置、系统运行维护保障于一体的业务体系功能,同时也可以为不同级别不同部门的环境管理人员(网格员)提供大气环境监管的信息互通和业务协同。

从功能上来说,大气环境监测系统可以为管理部门提供区域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评价、分析,及时发现污染物特征情况,提供污染事件发现、确认、处置、总结的全流程跟踪功能,并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网络等信息多媒体途径及时发布预警,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

(本文来自转载,若有侵权行为,麻烦尽快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网格站的部署一般按1公里间隔距离划分网格,主城区重点区域内各街道(乡镇)的代表位置安装小型监测设备,可实时监测PM10和PM2.5;国控点周边网格监测点在此基础上还增加气态污染物监测,实现了城区从宏观到微观的全面监控。小型监测设备与国控、市控空气自动站共同组成了以国控点为中心,各城区重点管控,各街道(乡镇)全面辐射的网格化监测网络,实现了对城区空气质量的精准监测,为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