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同立法实践及经验总结 摘要: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转移基……
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同立法实践及经验总结
发布者:精讯畅通上传时间:2023 年 9 月 7 日

摘要:

厂区空气质量监测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转移基地。然而,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长三角地区的空气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同立法实践是必要的。本文将从立法实践的角度,总结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的经验,以期为其他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借鉴。

一、立法背景

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站

2018年,中国政府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旨在通过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空气质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地区之一,更需要制定一部有效的协同立法,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二、立法实践

1. 协同立法框架

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协同立法的框架包括立法机构、立法程序、立法范围、立法任务等方面。长三角地区各市政府、企业、公众等各方共同参与立法工作,共同制定和实施大气污染治理的相关法规,形成协同立法的整体合力。

2. 协同立法案例

(1)上海市政府与苏州市政府签署《大气污染治理合作协议》

2019年,上海市政府与苏州市政府签署了《大气污染治理合作协议》,旨在通过合作机制,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协议规定,上海市政府与苏州市政府将共同制定和实施大气污染治理的相关法规,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的联合检查和验收等工作。

(2)南京市政府与杭州市政府签署《大气污染治理合作协议》

2019年,南京市政府与杭州市政府签署了《大气污染治理合作协议》,旨在通过合作机制,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协议规定,南京市政府与杭州市政府将共同制定和实施大气污染治理的相关法规,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的联合检查和验收等工作。

3. 协同立法经验总结

通过长三角地区协同立法实践,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经验:

(1)各部门之间要密切合作,信息共享,共同制定和实施大气污染治理的相关法规,形成整体合力。

(2)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制定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大气污染治理的新技术、新方法,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集成和创新。

(4)各部门要加强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结论

长三角地区协同立法是解决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立法实践,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经验:

(1)各部门之间要密切合作,信息共享,共同制定和实施大气污染治理的相关法规,形成整体合力。

(2)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制定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3)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大气污染治理的新技术、新方法,推进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集成和创新。

(4)各部门要加强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文章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